|
在2000年前,中国和阿富汗之间有一条古道,这条古道跨越了两座山峰,他们将它们命名为大头痛山和小头痛山,因为过往的旅行者在山上都会出现剧烈的头痛和呕吐现象。2000年后,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我们知道这是由于高原稀薄的氧气所导致的高山病。
: ^! _" b+ Q0 f) @0 ~5 X
- A* x- a, c2 U) w但医学的进步并不意味着现代旅行者就知道如何去避免高山病。美国山野医学协会(WMS)刚刚发布了2019年关于预防和治疗高山病的指南。WMS的这篇指南由各个领域的十位专家编写,每一个论点都有充足的科学研究根据,在医学杂志上发布,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1 R& R( g2 k% \' `* O& s$ k
" `" Q' e1 t$ {( Z% C. h* P% t: ~
* t p, E% i0 F一. 什么是高山病9 |9 \' [ V) V, r
0 @/ \- L. m3 j, \本文中提及的高山病,是指迅速提升海拔高度至不适应的高海拔地区时所引起的急性高山病,而不是发生在长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居民身上的慢性高山病。7 ~" D; J% ]; Q' U. c; O
9 Q0 a; q$ [ j3 U: f' V5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高山病,部分“易感个体”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就有可能会出现。最初的症状并不算明显,包括轻度头痛、疲劳、恶心、头晕等,出现以上症状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原因,如脱水和低钠血症等。9 ^* n) |4 i i6 Z1 Z1 q
6 L; M8 c6 U/ ^7 p# |+ ]) K+ S
高山病有三种常见的类型。第一种即最常见的急性高山病(AMS),即狭义上常称的高原反应,其症状是头痛加上至少下列症状之一:恶心/呕吐,疲劳和头晕。
" V* N z- I; L& s- | O2 M* N, N6 C- Q% x5 @7 x* N/ O0 O+ C
第二种是高原脑水肿,在极端情况下,急性高山病(AMS)会发展为高原脑水肿(HACE),急性缺氧所引起的脑部小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因而产生脑水肿。HACE也会产生类似AMS的症状,但这些症状更加明显和剧烈,此外还可能出现显著的神经精神症状。例如,头晕是AMS的一种症状,但如果头晕严重到无法通过检查清醒度的平衡测试,则意味着共济失调,这很有可能是HACE。7 W0 y( v. |- s
) H/ o6 u, G5 H Y' K* A* S7 J* [/ D常见的第三种高山病与另外两种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即高原肺水肿(HAPE)。由于突然的压力改变,导致毛细血管损坏,将液体泄漏到肺部。症状包括静息时呼吸困难、胸闷、胸部压塞感、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患者感全身乏力或活动能力减低。" v: Z2 S$ B. G2 N: `+ t' p$ g: E/ C
6 G* l$ _1 c9 Q g* E' ]% D2 C( `( ^$ O
急性高山病(AMS)是很常见的高山病,通常会在适应几天后消失。而高原脑水肿(HACE)和高原肺水肿(HAPE)是潜在的杀手,如出现了,必须马上紧急治疗,这通常也意味着你的这趟旅程结束了。1 J' c3 r5 G) g; F. L
/ y4 h; I' m! Q* P% H- l
二. 如何预防高山病, D3 K1 j- v0 k! T+ K% _
8 X: r3 n) \8 M: V/ G
预防高山病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逐步提升海拔,让身体慢慢适应高海拔地区。即使你可能没办法到达目的地那么高海拔的地方去适应环境,在稍低海拔的地方进行适应也会有效。例如,你要攀登海拔5000米的山峰,你可以现在海拔4000米地方睡上一晚,第二天再出发攀登。2 y3 l! X5 I; ?8 d" _
3 x, i% J; M% G9 u: R% T一旦你超过在超过3000米的地方,专家建议睡觉的地方海拔每天增加不要超过500米,并且每四天就增加一天作为适应日。如果交通不允许这样适应,请尝试在到达目的地后增加一天作为适应日,以保持每天平均上升海拔不超过500米。
0 z& ], o" r% n; a' b7 x: n4 c
: N7 ]" K7 t$ D$ f' I) e药物则是另一种预防措施,是否采用取决于旅行者的身体状况和目的地的风险状况。如果你有高山病的既往病史,那么这就是你对于高山病易感性的最佳预测指标。即使你没有既往病史,如果你将前往偏远地区或比你去过更高海拔的地方,你也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的药物。当然,上升率也是考量风险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在不到7天内从1000米海拔的地方前往攀登6000米高峰,会有很高的风险发生高山病。- [( d, x9 R2 U7 X5 J* \
5 m. _1 w8 S' S" {% k4 B
对于急性高山病(AMS)和高原脑水肿(HACE),WMS说,国际上首选的高山病预防药物是乙酰唑胺,从开始上升前一天开始服用,直至到达最高海拔后两天或离开高海拔地区为止。通常成人的剂量为每12小时125mg。如果你对乙酰唑胺过敏,那么备选的预防药物是地塞米松。除非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否则两种药物不能同时服用,例如军事或救援队伍,要求在没有适应环境的情况下迅速爬升至3500米以上的地方。
. `" \6 k9 {3 n1 \# R6 N6 m9 t
1 }$ q0 \' I9 }6 M对于高原肺水肿(HAPE),如果你有既往病史,则必须服用预防性的药物。首选的预防药物是硝苯地平,从开始上升前一天开始服用,直至到达最高海拔后四至七天或离开高海拔地区为止。
6 i x6 p1 t$ E+ q; X+ C, f# U5 z, d! G, {, s6 J" T: ~2 |9 M
三. 如何治疗高山病* N. a0 U- F$ E1 l* s
Y: ~6 Z5 T9 V$ I2 r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返回更低海拔的地区。通常将下撤300至1000米之后,症状就会有所改善。如果你患上了急性高山病(AMS),即常称的高原反应,你不一定需要下撤,但至少你应该停止爬升。你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治疗头痛现象,服用茶苯海明治疗恶心现象。如果症状在一两天后没有缓解甚至开始恶化,你就需要下撤了。. B+ m8 T8 x( D$ h+ Y% X
' r5 b) z% t& {5 O, ~5 S; _2 ]
如果你出现了高原脑水肿(HACE)或高原肺水肿(HAPE),需要更复杂的处理方式,例如辅助供养和便携式高压氧舱,服用相应的药物,以及妥善地下撤。对于高原脑水肿(HACE),地塞米松是首选的治疗药物,这一点与预防药物不一样。而对于高原肺水肿(HAPE),首要的处理措施还是下撤或者吸氧,如果没办法立即这样做的话,硝苯地平会有一定的效果,对于它的有效性还有待考察。对于这些更严重的高山病,决策会非常复杂。在什么情况都要遵循这个规则:如果你认为你患上了高原脑水肿(HACE)或高原肺水肿(HAPE),立即看医生,并尽快下撤。
" a, S$ \) V3 z, a( ^( G6 {3 I8 I
在WMS的这篇指南中,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和一些轻率的方案,它们要么有负面作用,要么相互矛盾,要么没有证据。不要生吃银杏叶,不要使用罐装氧气,除非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否则不要服用伟哥来预防或者治疗高山病。4 j5 L( }. D# V, u
; a( i) j5 V1 W. i: \4 ]* i- K% K四. 新的科技
( w* W" a/ t7 |$ m7 F& S% Z% z @0 ^9 T. ~! X2 n% f
一个新型的值得考虑的物品:用于适应环境的个人高海拔帐篷,用于模拟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这件物品在一项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进行过一次测试,该研究发现,与正常氧气水平的人相比,那些在低氧环境中以模拟高海拔地区环境进行睡眠的人出现急性高山病(AMS)的几率更低。0 S7 v! ?4 S5 s+ n: M2 z( N- K
5 }- R. Y# j1 U! z" }实际上,它在登山运动员中越来越受欢迎。著名越野跑者Kilian Jornet在2017年速登珠峰时,就使用了个人高海拔帐篷进行预适应。著名登山者Roxanne Vogel在完成赞助商GU提出的任务时,也使用了个人高海拔帐篷进行适应,在短短14天内,他就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家门口到达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 E- O1 u# [0 _- |. Y
! t+ r: p, ^6 ?/ a' K- b虽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可以告诉我们该如何去使用这个新科技,但WMS说,短时间或不频繁的使用,可能没有多大帮助,包括在帐篷里进行锻炼等。正确的使用方式是,在出发前的几周,保持每天在帐篷里睡眠至少八小时,但前提是要保证睡眠质量,防止没睡好而抵消掉其他好处。
3 R" i& \* E. h! k; B+ A& b) D, N0 j/ S8 o9 b0 g
五. 结语
5 \3 b* w4 L! v) a% n6 w
, Y0 V* y: Y$ O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WMS一遍又一遍强调了这一点,就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保证你不会患上高山病。
& {8 Q4 q; c& s$ Y* O' y0 A9 u" B$ g% N9 x, ~5 ^9 i- |
你遵循了上面的所有建议,循序渐进地提升海拔,完美地调整身体的状态,甚至使用了个人高海拔帐篷里进行预适应。但你仍然可能会在踏上高海拔地区的第一天感到头痛欲裂。每个人对高海拔的反应都不同,适应的速度也不同。以上的这些资料,仅是从科学角度而言,尝试将患上高山病的风险降到最低。遵从自己身体的感觉,适当地放弃和下撤,是保护自己免受高山病困扰的最好办法。
' ~' B- j% i) P' a' u6 ^. `( s9 P" B% N2 @.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