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打下孩子终身学习的基础,可以让孩子具有越来越辽阔的视野、越来越多元的思考。但是现实之中适用问题是,有些孩子书读的不少,反而还是不会写作。
3 w" T& P: | N4 ]. ]" T为何孩子看了这么多的书还是不会写作呢?其根本原因是:缺了中间一座桥梁,一座连通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桥梁。阅读能力难以精确转变为写作能力。
, z: x2 o/ b2 q5 B
( h( l- _+ N8 @5 K+ `9 L
9 o6 Y n# T' V- _3 h- Q/ \6 P
1.看书时重视文章的表达
: E! U. A) @4 Y8 M7 T语文是门工具学科。一般而言,语文教材有这样两种特性——人文特性与工具特性。
0 `$ N2 {4 D6 U, X, w2 c人文性关乎精神和情感,例如上完语文课,就要让孩子们感觉到: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爱”,激励出此类情感。
% A# v0 a5 i C那什么是工具性?便是要于语文课之上,灵活运用语文是拿来用的这一标准。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蝙蝠与雷达》,这是篇说明文,很多老师便将它上成科普课,重视内容讲解、大量补足自然科学等内容知识。% A! W# `1 L7 _+ K; l( j
不过,如何有次序、有方法地讲解解释事物的方法,例如举例说明、详略妥善与用词精确,这是语文课应该教的——重视传达,灵活运用,直指语文课的本质。
) ~+ o4 u+ ]5 |- x; k" o$ ^! m# F7 R9 ?/ \( `8 e6 H- s
6 t1 U/ ^1 z) k# v+ k# m' r
; _6 [2 }/ B7 {1 R) m4 u
2.看书没有做到以写作为导向
4 `3 j, O ~* O7 U我们谈起看书教学时,常常以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为导向,家长亦醉心在找寻各种书单。% N& _* a6 C3 m( x5 v
书单满天飞,不过读了这么多书,没遵循方法去读,依然是在做无用功,阅读能力还是不够,写作能力也就无法提升。书我们是读不完的,用这种方法即使读再多也是收效甚微。
# s2 i4 l3 }8 i9 d [以写为导向的阅读,便是阅读力与写作力间的桥梁。6 }# M+ C! Q3 {' a9 _" r+ Z
很多孩子一听写作文,心里便发怵,一点都不想写。“不想写”仅是孩子的表面情绪,而真正的深层情绪是,“我不会写”。孩子或许不认为自己不会写,因此他只说不想写。6 K+ L1 O$ ^7 d# T: D8 o4 d2 t
孩子为何不愿写?是由于方法错了,由于孩子们的脑海里面没可借鉴的句型,虽然心里有想法不过传达不出,或是心里的想法与实际表达出来的已有所不同了。) @/ X% ]$ N2 V8 E `. A, Q' R
不过,假如你教给孩子一个方法,让他能使用直观的方式将想说的内容表达出来,他便会非常有成就感。
' b$ U; O' [3 h7 d: ^) b也就是说,自读书到写作,你得给孩子设立好阶梯,让他一步步爬上来,进而创作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让孩子凭空乱写。这便是我们语文教学之中缺失的那座桥梁。- m: k& U' R: ?1 A# o. \7 j/ O0 m
& x& n: P: y" c3 j- h" M
+ j" I7 ]5 {$ h2 Q
) a+ w) R/ o+ O! x# X6 a8 l: g" r' y4 t
在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将课文读完了,这个时候阅读教学仅完工了一半,我们还得再教孩子写作的策略。# y8 W* N8 g, f2 @( F: {
那就是展开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教学,重视文本写什么及怎么写。这样,孩子于看完一篇文章之后便可掌控写作技巧。
, ^2 |: z+ N# _* J7 G以写作为主要导向更展现老师授课功底,要时刻思考教材文章里面哪一点对于学生的写作最为有帮助。
9 W. n' E- L$ M3 B& U7 L若以看书为经,写作当纬,自然而然地塑造读写课堂,建好自阅读力到写作力的桥梁,孩子怎么可能不会写呢?
+ l9 w1 H9 M, q) d7 t* n5 \: H y; O
2 l! h( n% e& `* x4 ~& p+ q3.提升逻辑与思维能力,便能写出精彩文章
4 s9 `) I H; B: m# L4 o7 h% H写作能力,是辨别孩子学习语文素养的绝佳指标。写作能力包括三个部分:审题立意、结构组织与遣词造句。# @, ?" ^) I/ c# \: L
一些外国教授反映,很多中国学生在创作时,常常用词精致,但结构混乱,观点也不清楚不确切。# b' s Q# ~; l9 T. N! G! J
中国孩子做的最好的方面便是遣词造句,由于孩子自小便在这方面花了不少功夫,而最弱的地方便是组织结构。
. e# V$ y& I3 c5 L一篇文章的结构体现的是作者逻辑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亦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
; j6 k3 C! X' K" i2 t; |假如老师在讲一篇课文时,常常宣扬情感方面,但却不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那学生在创作时会经常陷于“情感虚无”状态。
; Z9 d' L7 P: c! w. X我们的中学未开设逻辑课,培育学生逻辑思维的责任便落于中学语文教师身上。具体要怎么做?; c3 ^- i1 @7 A$ Y0 K9 ?
! q9 {2 p2 x3 G6 ~0 o; B$ z% l
/ D! q/ P% i, K: b2 R1 N9 Z
语言学家王力指出:我们不建议语文教师于语文课里面讲逻辑。即便讲成逻辑课,也没多少用处。培育逻辑思维绝不是诵读一些逻辑条条便可以的,要通过实践。
: e1 Y4 |) o- R$ ]我想,应该是教师于评改作文的时候,使用语法术语评改不合逻辑的句子,使用旧时“起、承、转、收”的方法来评改篇章结构。这样做便非常有针对性,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 ^/ H7 `; h) }- X除“结构混乱”是中国孩子创作之中的通病之外,“主旨”亦是一个问题。
# \9 `* l+ R, R F* f! a V如何才能写出独有的立意,进而写出精彩的文章呢?' N2 K- |- F0 n, k+ {) E3 [/ i* Q1 a5 L& l
答案是:孩子必须具有独立思维。
) u- X7 J, q, g- W) b不过现状是,我们很多人均是于别人眼里成就自己。别人说好,我们便跟着叫好,但是我们很少从内心问自己,你真的反对吗?你真的赞同吗?你真的喜欢吗? 所以,在审题立意、结构组织与遣词造句以外,也应该培育批判思维的能力。
/ g" O% N* U7 B6 o# ?" z国外自小学起就注重批判思考力。而我们的一部分孩子,到了二三十岁也不明白自己要什么、会什么。/ \# C3 s% M! ?* ~2 ?7 ]
国外孩子的作业选择题比较少,自小学起便写报告。可我们最为喜爱考的便是选择题,但选择题是考不到思维的。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最能体现人的思考能力。! b% n( K8 d5 W0 N1 G
) q( g' L8 f. U7 [! ]
2 M+ x8 u: R; L
5 H3 h. }. M+ t y) e1 v1 k& g
; n0 A- |, d; A& ^( `, Z自看书到写作的过程,必需历经“记忆—解读—响应”,先是读过,接着读懂,再到读通,便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Z8 y$ m* t& \4 c x o8 l8 C3 Z
这就是为什么要培训写作力,必先提高阅读能力的主因。要有不错的写作能力,一定得先把书读好,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大量看书。
; ^- S+ `$ f% r* m8 e; r6 y e世界没有不用思考的写作,只有还没写的思考。思维、领悟若没记录下来,便会略纵即逝,甚是可是!看书累积之后,便要大量写文字。写作这方面,只有多写,才能写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