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E8 @* J: S ]( V% q. o0 c
visibilitychange事件是浏览器17年前后添加的一个事件,是指当其选项卡的内容变得可见或被隐藏时,会在文档上触发 visibilitychange (能见度更改) 事件。' O5 @) H# | [* C
MDN 也有相关属性介绍 MDN Web Docs visibilitychange_event. v- P( D8 k) D+ K: c
二、使用场景: x' }) l3 o( c y) P
当浏览器的某个标签页切换到后台,或从后台切换到前台时,会在 docment 上触发 visibilityState 事件;现在主流的浏览器都支持该消息了,例如Chrome, Firefox等。出于兼容性原因(Safari 14 之前的版本不支持挂载在 window 上),要在 document 上监听 visibilityState 事件;
) ]3 p- X6 n. w. r2 x; |+ e& z 什么时候触发呢? 当用户导航到一个新的页面,改变标签页,关闭标签页,最小化或者关闭浏览器;或者移动端从浏览器换到其他的app。 W! x, X8 M3 k
在做页面游戏的时候、播放音视频文件时、在线考试防止考生离开当前页面时、数据上报等场景都时常用到。
& J+ n, e% Y2 X三、使用方法7 r y8 r- O9 W% M1 J
可以利用 document.hidden 的值来进行判断,值类型为 布尔,true 为隐藏,false 为激活。
" ^* P( ^ w! e d8 E& M 基本使用方法如下:
; s3 o: V& K/ ~8 qdocument.addEventListener("visibilitychange", function(){}, false); 在项目中当页面离开的时候就关闭查询版本是否更新的定时器,以节约性能,等页面再次激活的时候再次设置定时器。这里只摘取主要逻辑进行说明。% h- {1 v! c( i5 W# r
const delayTime = 30;
let popupFlag = false;
let interval = null;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visibilitychange', checkVisibility);
// 切换页面事件
function checkVisibility() {
if (popupFlag) return;
if (document.hidden) {
// 离开时
clearInterval(interval);
interval = null;
} else {
// 防止10秒之内频繁切换
debounce(createInterval(checkVersion), 10000);
}
}
// 检查版本
function checkVersion() {
//业务逻辑省略...
}
// 创建定时器
function createInterval(callback) {
interval = setInterval(callback, delayTime * 1000);
}
function debounce(fn, delay) {
//记录上一次的延时器
let timer = null;
return function () {
//清除上一次的演示器
clearTimeout(timer);
//重新设置新的延时器
timer = setTimeout(() => {
//修正this指向问题
fn.apply(this);
}, delay);
};
} 四、注意9 b$ ~) v; k: J) ?8 ~
现在某些浏览器还保留了visibilitychange的前缀,例如Chrome浏览器还保留着webkit前缀,不过该事件已经趋于稳定,在Chrome 33及以后就去掉了前缀,直接使用visibilitychange。
6 ^- j) \2 F$ r# h1 L* u0 v. K注:% X+ S' j: }& q( u
(1)微信内置的浏览器因为没有标签,所以不会触发该事件。 I: F) O# N. b2 b2 g/ \
(2)手机端直接按Home键回到桌面,也不会触发该事件。. H5 b& u2 G/ a: l5 j, U) e. l* Y f2 g
(3)PC端浏览器失去焦点不会触发该事件,但是最小化,或回到桌面会触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