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d" I. s0 ^& g) |
& \, I) I+ ^# T% \; u- |“飞艇似箭茵莱湖,碧波浮岛世间无”。这是陈毅元帅游览缅甸茵莱湖时的诗句。, z# E( \" F0 E' c( f! I
你来到缅甸茵莱湖,-定会为这里的美丽所陶醉。每当夕阳西下,湛蓝的天空水鸟飞翔,一望无际的碧水波光鳞鳞;火烧云将茵莱湖面铺满金黄,把茵莱湖中央的佛塔涂抹得金光灿灿;晚霞将湖中举着锥形竹网捕鱼的单脚渔夫绘成剪影……真是美仑美奂。
' U8 g" ?; z l; l: e
/ a9 _5 v. T6 k. n% |4 X3 {4 o
5 y U" l6 i' v0 d7 t茵莱湖位于缅甸北部掸邦高原的良瑞盆地上,为缅甸第二大湖,是缅甸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茵莱湖三面环山,海拔近千米,南北长14.5公里,东西宽6.4公里,向南与萨尔温江相汇。来自东、北、西三面的溪流注入湖中,如果不在雨季,湖水十分清澈,阳光可以直射湖底。这里湖中有几十种淡水鱼类,这自然也成为水鸟的天堂。
! S- q) {) b9 S" y# d
1 B$ M6 N5 n* w. j( q' Y. f; @: [/ Z
到茵莱湖,你可以体验三大奇景:0 A3 J: ?" D% R, v& Z+ | H( _
一是“伊瓦玛”,缅甸最大的水上集市。
# I2 `, Z3 B, A/ T I- g3 u茵莱湖一带的一万多户茵达族人居于水乡泽国中。他们把四根高脚木桩的房屋建在湖畔的浅水中,还有用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来覆上湖泥造成的浮岛,变成一个个水上村落。相互之间用竹桥或木桥或小船相通,人们种地,捕鱼捞虾,小船满载各种蔬菜瓜果和水鲜进交易,形成了一条条水上商业街。每到收获季节,舟来船往,络绎不绝,一派繁华景象。% |, S0 u* P v1 f+ O0 M# b5 K/ C$ p
h- _% @+ O4 ~# P' D
- G* a$ |. c; _& K+ v
二是“浮岛村落”,平静而丰腴的湖水造就的奇观。
+ D9 ` j3 z4 i( }& S茵莱湖上的浮岛有两种:天然浮岛和人工浮岛。它们都是漂浮在水上的土地。当地人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等聚集起来,覆盖上湖泥,造成-个浮岛。这些浮岛的面积大小不等,大的有半公里,小的只有-平方米左右,这些浮岛可以用竹竿固定在水面上,随湖水的涨落而升降,也可以不锚定,让它在湖中漂移,像船一样划来划去。人们在大浮岛上盖起了小房子,有的还开出一块块田土,种植粮食瓜果蔬菜。浮岛上水足土肥,作物生长十分茂盛,作物既不会因湖水暴涨而淹没,也不怕干旱无雨而干枯。
' L9 [+ G9 D" v0 y
# }2 t3 f! J& V* E& R; u/ I: m
2 c! Z+ B, ?/ B5 U0 X9 o7 z, w三是“独脚渔夫”用-只来脚划船的茵莱人9 {* O, W0 ]0 Z: v+ f3 V
茵莱人,他们世世代代以打渔为生,并且至今还保留着其非常原始的“独脚划船”的习惯,这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 i) n$ u. c. k3 o: `9 e茵莱湖的渔民,每天早晚都会在湖面上打渔,渔船形状纤长,渔网(准确定义应该是渔篓)外罩是用竹蔑编制成锥形,上小下大,内置有渔网。一个人一条船,渔民在船尾用一只脚立在小船甲板上,把另一只脚缠绕在桨上,桨杆别在腿弯处,用来操纵船桨;一只手稳着桨柄把儿,手脚和腰部同时发力,一摇一摆地就把船划得很快。腾出来的另一只手抛网、下叉,行船捕鱼两不误。这可能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渔夫了。5 H S- H& \4 t2 g
O& y+ L2 J: L/ g' Z Z% u) {( Q/ h0 P* S
" a6 v& w! a, i0 n8 ^* z
* J# z5 K9 V0 F2 Q# _
0 A- C6 X% r3 f) l; l
" c8 P1 ?0 i8 y8 `
1 U" d L9 D4 I' h' |9 D
+ a9 {; d) q% f4 o5 ^5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