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都明白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但真遇到熊孩子“作妖”的情形,这火想压都压不住。真能套用那句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控制不了对娃发火”。孩子难道真是上天派下来折磨你的吗?天生就是来“讨人嫌”的吗?并非如此,孩子这三种行为,看起来“讨人嫌”,却是大脑发育好的表现!
( }) o5 ]- H( G- _ 在谈三种行为之前,我们要了解大脑发育的概念,大脑发育不仅仅是头变大、变重了,关键在于大脑中的突触数量的形成,突触数量形成的越多,大脑发育的越好,孩子也越聪明。而突触形成的条件是来自外部的刺激,这种刺激则来自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等。
5 Q0 r$ w" k3 k# e7 U 话说回来,孩子一些“讨人嫌”的行为,可能恰恰是增加外部的刺激,让大脑形成更多的突触。下面我们就看看是哪三种行为,看起来“讨人嫌”,却是大脑发育好的表现!
8 C {8 G: v/ u! m e+ Y/ I; L3 J一、看蚂蚁、翻垃圾桶6 i3 _* B" m, l5 f. X' P0 L' i% |+ t
2岁前的孩子就是天使,孩子进入两岁以后,就开启了“小恶魔”的模式,一不留神就拆家、动不动就无理取闹,这些都能忍,最让我无法忍受的就是爬在地上看蚂蚁、喜欢翻垃圾桶。相信很多家长都觉得这行为讨人嫌,但是家长别急着发火,这其实进入了细微事物敏感期。
" v7 u8 Q1 l$ W/ L 成年人很容易忽略生活环境的细节,但是孩子却会非常敏感,他们会很容易对一些小事物感兴趣,并且进行自己的探索。——《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6 i G) {, z+ S
细微事物敏感期:一般在孩子1岁半到2岁左右就会出现,这个时候孩子对于细微事物很痴迷,他们会盯着蚂蚁看半天,翻找垃圾桶里的纸屑和烟头,不仅会观察还会玩上半天不舍得撒手。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是观察力正在迅速发展,所以这个阶段也是锻炼孩子观察力的最佳时期。
1 x3 }, I [. t+ R' I 除了观察力的发展,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也在不断提高。你会发现孩子的四肢变得更加灵活,甚至发展出了“捏”这样的精细动作,直到能充分理解这些细小的活动,才会停止,而孩子会在反复的过程中,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 a# S8 f, l) V6 }! { 通过观察力和细微动作的发展,孩子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的外部刺激更多,自然大脑发育更好。所以那些“讨人嫌”的孩子,虽然总是弄得脏兮兮,但大多都是小机灵鬼!
! L7 M7 s1 F1 T8 q
: T3 Q1 l" e5 j5 [3 h" d6 d二、玩的时候,喜欢“装聋作哑”4 v1 o" d, u, z0 k t2 A$ I
有一些孩子在玩的时候,喜欢“装聋作哑”,你叫他就是听不见。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为了多玩一会耍小心机。其实不然,很可能你拥有一个有超强专注力的孩子,他确实在玩的时候,抗干扰能力太强,所以听不见你说话。
3 w# H$ t- L5 o% U$ u6 _( O 要知道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的基本条件。这句话怎么解释呢?就是那些学霸的孩子并非智力多高,但专注力很好。那些差生,普遍专注力缺乏。所以如果你家孩子有这种表现,家长心里该偷偷高兴,他可能是潜在的学霸。3 u% q+ w, `& g0 G, T" G3 I6 y
那为什么说注意力强的孩子大脑发育好呢?有神经学家研究发现,右脑更多的用于控制注意力。所以当一个孩子的注意力越强,证明其右脑发育得越完善!
$ d z! ^$ ?" ]; v1 p
9 x# Q! [( z9 u5 ^6 y3 M( e三、喜欢“翻旧账”1 p6 F; t$ J) m L R- a' p/ C z
很多孩子过了2岁以后,就不好骗了。比如你答应给他买棒棒糖,以前转移注意力也就过去了,而过了两岁以后,孩子喜欢把这事儿拿出来“翻旧账”,有些孩子到了3岁以后,还会拿妈妈撒谎这样的话来跟你说道一番,真是让家长应对起来头都大了!
+ R h& ~: ^# }6 d; t 面对这种“翻旧账”的讨人嫌行为,背后其实是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逐渐变强。一般来说,孩子在3岁前的记忆很少能记住,因为三岁前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出来,无法把看到的东西用词汇标注,自然无法存储到脑袋中。
$ a, G, q9 E4 T0 w. l4 I 但如果你家孩子能记住,证明他们擅长使用图像记忆,就好像在脑子中储存了照片,等到语言能力完善以后,他自己叙述出来,那么多半他的记忆力不一般,日后是背书的好手。孩子记忆的东西越多,大脑的神经突触也会建立得越多,孩子大脑自然发育得更好。
+ o2 t2 I* z# ]3 A9 s8 H 其实在0-6岁这段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孩子很多的行为和大脑的发育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一些行为可以看出孩子大脑发育得如何,我们也可以通过游戏来提升记忆力、专注力、观察力来帮孩子开发大脑,让孩子越来越聪明。
0 q0 I1 H/ f$ ^+ Y( u: x6 Y/ I5 Z
) T: L) b5 s% b, M" }# E& Z
最后还是要提醒家长,对孩子还是需要多些耐心,孩子每个让你生气的行为,别先去责备,请多去探究一下原因。) D# a1 ]0 C+ w8 }
0 |5 K1 V& T, H" y, 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