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的早上七点半左右,4岁的小卷妹就被妈妈从睡梦中叫醒。, I! z9 f# O7 z9 ~2 m
妈妈:“卷卷,赶紧起床,我们待会八点十分左右就要出门了。”9 K& ?9 _! C9 _/ k0 m8 U
说话之间,她快速利落地抱起孩子先给她刷牙洗脸完毕。
6 @" g$ G1 C7 s- r8 _) p“妈妈早饭已经给你盛好了,你赶紧先自己吃饭,好吗?”
; F: J. Q9 V- G1 t" p5 W卷妈一边匆忙地交代着孩子,一边自己急急忙忙地开始洗漱。
/ [3 C+ v5 s' L& F- q$ v- x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当卷妈回头一看,小卷妹还在那一碗早饭面前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的时候,卷妈忍不住发飙了:
5 R# `& H0 n+ p( n+ s“快点吃饭,不要再拖拖拉拉的!我们马上就要出门了!”
2 j. r+ x& }. l N/ R: r& P" j卷妹明显没有被妈妈高三度的声音吓到,还是继续不紧不慢地吃着,时不时拿着手边的玩具玩一会儿。% }' Q8 b) M; z
8 l7 j5 \: Z" W2 H
2 S) L8 J, a) M( ^0 V“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都说几遍了,我们很快就要出门了,你还在那边慢慢地吃!”……" j/ N5 |2 K4 u0 Q& v* z4 N
卷妈遏制不住暴脾气,一把夺过了孩子手中的餐具,不停地边批评孩子吃饭太慢,边快速地给孩子喂饭。
! y# j" d" H) P7 p* d( `; [! K“是不是太宠你了,宠得你这样不听话!平时上床睡觉磨蹭,起床上学磨蹭,吃饭磨蹭…做什么事情都这样磨磨蹭蹭的!”
' V/ B3 f6 P' N, c; H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有不少爸爸妈妈都似曾相识呢?如果投票评选最让家长苦恼的孩子教育问题,“孩子太磨蹭”可能戳到了不少家长的痛处。; A3 c3 W, V# k/ ~: s9 D) C0 n
这到底是孩子的天性?还是惯出来的坏毛病?又该如何改正呢?我们就来说说学龄前孩子的拖拉问题。
2 `8 t. P5 I0 T( Q7 {一、说“磨蹭”,并不准确
# @. P2 c* {4 h; H/ O$ G5 Z0 @
8 Y" `: k. ]; n5 ~: W首先,家长要明白,我们眼中的“磨蹭/拖拉”是以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孩子的行为。
8 y1 e P" O: z, E) N% U3 y# r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这也许本身就是孩子该有的节奏。他们需要花时间去体验一切我们都习以为常的活动。1 S! v: ~. G; ]6 P4 `. s/ L( [( X
1 t, O, S( C. |- U- C/ c6 |" s+ ]$ g0 }4 v( e) }2 e& y8 k- o
比如,吃饭。我们可以高效快速地进行,但对于他们就需要协调大脑、手臂和嘴巴,来不断地练习和适应。' Z$ d4 ]5 N+ s$ I: T' J
因此,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所谓的“拖拉”很多是假性的,或者我们应该称之为“慢”,更准确。
2 L1 T8 E- _' e0 a& I( f不过,这个阶段,我们怎么应对孩子这种“假性拖拉”很关键。8 e P, A7 l7 ]6 a# S+ ~
二、不越界包办,让孩子承担结果7 p# l) G; M/ n! f. Q8 i- x
& U; H" c3 z1 p5 k! |0 W开头案例里,卷妈后来受不了孩子的磨蹭,自己直接动手给孩子喂饭。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拖拉状态时,也是这样。
$ N6 `9 c" {1 A4 o8 j忍不住唠叨,甚至指责和打骂,然后顺便包揽了所有事情:上学要迟到了,赶紧帮孩子喂饭、收拾书包;出门来不及了,赶紧给孩子穿衣服、穿鞋子。
6 o- i5 `) h- n& W% X妈妈们一边催促着、批评着孩子,一边又自己做了所有事情,这样看起来,是节约了时间,但却越界闯入了孩子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做事能力变弱,反而变得更加拖拉、懒惰,依赖性强,慢慢形成恶性循环。8 s& ], `3 G2 c6 u2 S" I) ~* j+ C; E
, k( F1 C) A! c9 T; h( J
+ U% D) _) M( G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做法:* n. Y6 B/ w9 F# }
在孩子“拖拉”的时候,做好提醒工作,强调他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你再不快点起床,待会上学就要迟到了哦。迟到的话,老师会批评哦。”
" c, { v i. g! s! S1 k8 \, g4 G提醒过后,不再反复唠叨,让孩子“自食其果”。一旦他真的迟到了,先共情,再顺势安抚,并再次向孩子强调,是他之前的行为导致的后果:; Z6 y! N1 k- W" Q3 Z3 w
“你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妈妈也觉得很难过。如果下次,妈妈提醒你起床,你马上起来的话,我们就不会迟到了。”8 Y, k9 ]; f: `/ N3 C2 c
虽然这样做很难,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在锻炼孩子做事的能力,同时也把责任归还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X/ x$ d0 C% Z0 X) l
当孩子的能力和意识都有了一定的准备,他才不会去依赖或者逃避,变成真的“拖延症患者”。
: k3 Q }5 x! U8 N7 e/ E6 N三、培养时间观念,赋予时间积极的意义3 z6 g: W/ H/ J
3 R3 u$ N! ^) ?( T7 R- s
对时间观念没有概念,也是孩子看似磨蹭的一个主要原因。& E; Y# {& w8 Z& E
他不知道时间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也就不明白:1分钟和10分钟有什么不一样;快和慢有什么不同;时间管理有什么作用。1 a' i. N+ J, W/ |9 W" ]/ v, C
为此,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把时间具体化、物化。
4 c' w1 _( I9 y T* E* f% I
& ^/ a8 D# i( w$ X S7 q1 H
# ~2 m2 i7 n, z比如:有宝妈曾经分享过一个经验,她通过一个5分钟的沙漏,将时间变成孩子看得见的东西。' K+ L, I" C7 z: B
让孩子和沙漏比赛,比如,在它漏完之前穿完衣服/鞋子,就奖励一个贴贴纸。当贴贴纸集齐满50个,可以获得一个她喜欢的玩具。 |0 F7 S' X0 m4 P. @% [; ^+ O
这个办法,让她的孩子慢慢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无形中,孩子还感受到了守时所取得的快乐。( e, S: l z" g+ s/ d6 ?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大人们反观自己,也会深有感触,时间管理能力弱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
& I8 U8 s' D+ F$ f: a面对小朋友们的“拖拉”,着急焦虑的家长,在引导的同时,还是应该先尊重孩子内在节奏,学会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体验、去承担后果,去成长。
) K* |7 \! _# t*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