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吗?
% x8 Q0 y7 ^- L. p D( L+ n“小孩子还是吃点苦好,不过孩子还那么小,以后会尝试。”爸爸说。
8 ]/ S9 f- [# i8 T* `2 `“我们曾经受过的苦,不舍得让孩子吃啊!”奶奶说。6 w" f9 O* E' R. S/ M$ y' L
“小孩子需要吃什么苦,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妈妈说。4 |/ t8 o ~& Z, v' Z, U6 r! m" `
这是一个街头调查,结果是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吃点苦,但是又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有了孩子后,我们总希望把这世间一切美好都给孩子,而吃苦教育对现在的很多人来说,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不值得一提。殊不知,有远见、有格局的父母,总是那些舍得让孩子吃苦、懂得逼孩子一把的人。( F6 [. Y) i5 s) t& d
6 I6 h; K/ ^5 Z! Q3 C9 }# ]
x; J: Q6 Y( q5 ^01.狠心的优势 f, K& k( l& S% f( n
女生张锦彦刚上初一,在前几个月收到了父母一份特别的12岁生日礼物——为期3个月的军事训练。4 L5 ~% j& M' Y
训练的内容如下:; A& b9 X1 |0 A& b3 `' K- e
- 每天5:30起床,晨跑2000米;
- 跑步结束,参加跳绳,投球等各种体能训练;
- 训练结束开始做早餐,规定不得少于两菜一汤;
- 早餐结束后继续学习,中午准备一家人的午饭;
- 晚上负责做晚饭,完成功课后已经是凌晨以后;
- 最后,还要接受老爸的考核,按照任务完成情况打分。
! v2 Q1 o2 f7 P# ~4 i 女孩说爸爸太狠心了,其它人也觉得这位爸爸很狠心,这位爸爸只问了女儿这几个问题:8 ]$ U. p' h4 f$ W: b- f8 i8 y
“新学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感觉学习苦不苦。”# K( l T& l" A+ Z
女儿回答:“不苦。”0 l5 p8 _4 {$ \- X0 w( v
“累不累?”“不累。”5 o X: p0 a) \$ @; `) M3 A
“快不快乐?”“快乐。”. s2 w( S' Y4 i. _1 e+ X# H9 |
“都没有军训苦。”: Q" L, L! z5 x# b. F: L4 B; g$ n* d
这时,女儿突然流下了眼泪,好似明白了什么。
4 G/ v* j# b; L0 W为什么对女儿狠心?2 }. J+ |. b% O8 }! E. U
这位爸爸说:“看似是简单的军训,却是对人生更好的磨砺。你能坚持三个月,就能坚持初中三年,人生的30年。”
3 C. F3 V8 K. u G这是近期《少年说》里的一位“狠心”总裁爸爸,他的做法也受到了网友的热议。
. o0 F' N3 l% `/ m- o/ o5 ~ T' Y$ w+ W) S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h/ q8 x( a' ~+ \
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 Q+ M Q+ f, J; c) Y
8 X! {0 e6 e$ h; x6 g) D" C! w* x# ~( s) w4 Q- f; h) W" W# H: L
02.适当的逼一逼孩子,孩子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3 z( t5 ]* M3 l3 J' H- ?
《家有儿女》是我特别喜欢看的一部家庭情景剧。里面有一段母子对话,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q- [* ^5 i |5 X- o! T9 n
刘星和小雨怪妈妈刘梅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
2 ?7 b: \, X; _$ T9 |刘梅委屈地说:“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8 B3 F e; ]& m% d8 I0 p
刘星回:“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逼着我学呀……”
" m0 o0 a9 n9 p1 Y5 Z妈妈刘梅瞬间哑口无言。5 M+ ^( }5 R. ~; ? j- `/ y! |5 F
有时候,孩子过得没一点压力,长大了未必对父母心存感激,反而,他们也会后悔当初的轻松放纵,甚至反过来责怪父母。在家里,孩子吃的是最好的,用的是最好的,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和他人缺乏理解,自己遇到了挫折就冲父母发脾气。甚至有的孩子成人了,也无法独立。因为他们没有过付出,自然也不懂得感恩。) F1 U! [$ I( ?' h, X* R9 r
钢琴家郎朗的父亲郎国任在《我和朗朗30年》中讲述了儿子练琴的艰辛。郎朗2岁开始学琴,每天练习至少8个小时。即使有天赋,如果不努力,也不可能成就现在的郎朗。
& c% R0 p( A3 G* L# t. q( T. e: k5 W
% s# @3 f. j3 _! `1 H3 [ U0 m
* I7 F/ n1 x+ X) U4 q
孩子不可能永远是小宝宝,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而成长就意味着变化,孩子必然要经历身体的变化、认知的变化、社会化以及情感的变化,而孩子只有适应这种变化,才能更好地成长。所以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儿,舍得让孩子吃苦,才会让孩子更有韧性和耐力;懂得逼孩子一把,孩子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4 R" }, n) Q3 S
03.不要让孩子觉得一切来得太容易了& W4 w2 Q& g! `- F, }& ]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都崇尚快乐教育,孩子要的马上满足,孩子不高兴了,马上想办法让孩子高兴。因为孩子得到的太多,太容易,往往很容易放纵自己。0 O9 q2 D5 I+ n0 L' L+ p. ^& @
我朋友的孩子现在3年级,因为孩子的成绩常常让家里鸡飞狗跳。我朋友两口子都是快乐教育的坚定实施者,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报的钢琴班,孩子只学了半年,不愿意学就算了;孩子在一二年级不愿意做作业,那就不做好了;只要孩子不愿意做的,都可以不做。现在因为成绩垫底,行为散漫,让两口子头疼不已,家庭常常硝烟战起。
: v* {& F: b# E4 k有人说在中国,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太爱孩子,所以舍不得孩子吃苦,受挫折,总想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予孩子。殊不知,从小让孩子没有约束的快乐,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的不快乐。
) l/ F( o0 e/ t2 `5 l$ \一个小男孩在房间里偷看踢踏舞表演被爸爸发现。2 W% l; g: q6 @, z, `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送给他一个盒子,小男孩兴奋不已,以为是舞鞋,可没想到,是一套跆拳道服。
! D Q. r+ U" }随之而来的是每天艰苦卓绝的训练。* S/ P3 j8 P! e1 t) I4 h F& Z
孩子不懂爸爸的用心,却咬牙坚持,直到赢得跆拳道比赛那一天,爸爸又送给他一个盒子。
9 A5 R3 F( [; s男孩打开一看,正是自己心心念念的舞鞋。6 k8 z2 ^$ i3 Z+ @2 _1 v* M9 i1 ~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爸爸的用心良苦,为什么要逼孩子去学他不喜欢的跆拳道。
, Y2 m: A0 j2 G. l* r' z可爸爸的一句话揭开了真相:我尊重孩子的兴趣,却不想让他觉得一切来得太容易。
0 l# y# r2 ]0 \+ Z6 r; V o
5 q6 {+ u% o( z( K" ]- i/ }0 ]; O
$ o/ V% f! Y, d; D# k$ k
04.不要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N, a4 ~* Q, j2 k( }0 w
“现在的孩子太苦了,整天要学习这个,学习那个......”经常听到成人这样的言论。 T5 m6 n7 P4 S5 a
父母有时候总喜欢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有人觉得学习苦,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可是依靠兴趣又能走多远呢?/ j: S! Q8 z1 h% n, u" V; {4 b
我家大宝在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因为跟她要好的一个小朋友在学小提琴,所以她回来跟我说也要学。孩子要学,总不能阻止吧。但是我跟她写了一份声明,就是选择了学小提琴,就要坚持下去。孩子当时就愉快地答应了,大约上了半年,她就不愿意学了,因为每天都要练琴。我什么也不做,就把她签名的声明给她念一遍就可以了。跟我们同时报名小提琴的30多个孩子,现在还在学的也就2个。所以依靠孩子的兴趣,真的不太靠谱,我们尊重孩子的兴趣,但是也要帮助孩子去坚持。而孩子在这种坚持中也能得到一种快乐,那就是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这么久。因为很多成人觉得学习是辛苦的事情,所以把这种感受和想法也传给孩子了。她有时候也不愿意练琴,但每当我家孩子学会了一首新曲子时,她脸上流露出的快乐却是真实的。
1 Y* N) u- z' e3 M. w# G# M, x- O. `4 `有时候成人认为劳动是件辛苦的事情,所以也不愿意让孩子去劳动。比如做家务,我家孩子要帮忙做家务我从不阻止。如果有安全隐患,我也会教她如何避免。当孩子把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把袜子洗干净,把米饭蒸好了的时候,我也总能看到她脸上的成就感,所以相比孩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这点小辛苦真的不算苦。
( K2 H0 |0 i4 m! h% C: G而在生活中,父母不要认为孩子小,觉得孩子做不好就不让孩子做。应该创造环境,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暂时不会做的教他们做,避免事事代劳。 X5 E) p9 W2 g; s X9 ]/ g
. I/ ~0 f4 f$ A3 m0 j. W- N
; E$ l- \# d6 G: L; n, t05.让孩子知道努力和坚持的价值和意义( R6 _, }. n9 w* i& q
伊能静的儿子小王子,3岁的时候就爱上画画,也很有天赋。
: y* |6 i5 k- ]1 T# e4 w7 [' f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孩子在画得很累的时候,也会说想在家里玩,不想再画画。0 H3 M7 M) D5 P4 |' H! u$ c
伊能静严厉地告诉儿子:- w% \2 v, w* ]( h
“这个人生是你的,你负全责。神给每个人一样的天赋,有人愿意付出百分之百还心存感激,有人只愿意努力百分之二十还喊累,收回这个天赋的人从来不是神,而是你自己。”
' c! u9 J6 |% ^' _作家刘墉一直坚持严父教育,培养孩子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他的教育下,他的两个孩子也都很优秀。儿子刘轩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女儿刘倚帆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
- l, L0 h5 y8 p他说:“成功需要很多因素,有些因素你无法掌控。比如你不能改变你的出身,人们的智商也是有差异的。但这些都不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在我看来,许多人不成功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还不够努。”% ~! f" I) `! e4 n% d: ]0 a
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我本可以。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让孩子懂得努力和坚持的价值,才能让孩子的人生更加光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t/ z8 y( C& ?. d
0 O( P: i3 v( M: v4 h2 q' U( V
( {' Y& W7 L+ Q: j" p: s+ r
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是父母的远见和格局,而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有远见、格局的父母能让孩子拥有高度的视野、广阔的胸怀、厚度的理想,用格局的精神和智慧托起他们,他们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 f$ }( B# [
股神巴菲特曾经对孩子说:吃苦,会让人一生受益。, r0 {3 B K$ |
人生的路,从不会一帆风顺,所以有远见的父母会有点狠心,舍得让孩子吃苦,懂得逼孩子一把。
# K$ B1 N, r1 L Q'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