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伪元素,例如::first-of-type或::after9 g S% e- [6 G0 a8 G, g5 x" C
下面让我们深入研究一些示例。* o" @: b) S( A* D' F 一、“伪”是什么意思?3 S8 q4 r6 ~# X8 O" D
伪这个词的英文定义是“假的”或“不真实的”。那么伪类和伪元素表示什么意思呢?伪类和伪元素不手动写入HTML,也不会出现在DOM(或文档树)中,而由CSS创建!0 v- c( a+ V( l" y. `) f 二、什么是伪类?, _+ V" ~% ]5 s/ H' T8 J( b; T
伪类允许你根据页面上编写的HTML之外的信息(例如用户交互或存储在浏览器中的信息)选择CSS中的元素。伪类通过单个冒号(:)后跟伪类名称实现访问。! N' z$ o$ A0 K
你可以使用伪类根据元素的状态设置元素的样式。我们经常会看到页面上访问过的链接显示为不同的颜色,实现方式是通过在CSS中定位锚标记(<a>元素)的:visited伪类来设置其样式。! ?# X Q8 n) G: {: H) Y# I2 A
现在让我们去Google的搜索引擎上观察这一点。前往google.com并搜索曾访问过的内容。打开浏览器开发工具,在CSS检查器中找到a:visited选择器。 ' `* u l6 _% \4 M; ?# \0 c
* J' ?* A* e) Y
在上面这个黑暗模式下的屏幕截图中,可以看到我访问过的站点链接是紫色的,列表中的第二个站点是我没有访问过的,显示为蓝色。 $ X; G& a4 E$ {; h) z 除了受到浏览器信息(例如访问链接)的影响之外,伪类还可能受到页面上用户操作(添加或删除)的影响,例如将鼠标悬停在元素上或聚焦在元素上。下面是:hover伪类在Google搜索结果中的作用。 F( y/ b! W. _' H7 C) M$ Z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