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疯狂的黄庄》一文刷爆家长圈,中国小学教育的惨烈竞争和淘汰压力,不但让家长们感到恐惧,更是远远超过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E0 H$ D% s0 v' D" D0 B
2 y8 s6 z9 B( S2 R; m8 h
这样造成什么结果?' z" x6 v% n0 l' ^
% R; n8 v1 l3 J2 K3 x' S7 ?
现在脑科学已经非常发达,即使用核磁共振等脑部扫描技术来分析人的性格缺陷问题。这种技术用来对中国教育进行病理学的分析和证明的结果如何?下文会细细说到,也希望能黄庄现象和这一脑科学证明给我们的教育一点警示。
+ U7 G) f6 Z* D5 ~$ n) l& C9 @* \" P6 \) [' Y* [) K! l, M
家长们无处安放的焦虑
, D( T. f) n5 @- W6 \& e) \# s
. {2 S' V6 `! i% z6 I# _不在北京的人或许不了解,黄庄是何地?黄庄方圆几公里之内,汇聚了人大附、北大附、清华附、八一学校、101中学、中关村一二三小等各路名校,以及数不清的校外培训机构。7 K& a' j# a3 b4 x7 X5 }7 r
: a- |, d5 w7 u& `# Y' [/ C
人们常说,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黄庄。黄庄的教育有多疯狂?据说,一栋20层的大楼里有数十家知名辅导机构,上百间教室,几百张课桌。一个孩子就算不去公立校,也可以在这栋楼里完成K-12阶段的全部课程,甚至包括留学申请。而这栋楼只是黄庄的冰山一角。
! s1 ^9 _# j& ]/ b% t7 E# J8 X" E5 l: K
每到周末,黄庄就充斥着私家车,戴着眼镜背上书包的孩子穿梭在各种课外班。3 l1 z' L! l5 W& N2 w; y
* a0 j4 s1 G& P9 e% g3 ^0 w
$ `: m8 v) D0 I
▲黄庄像一架超速运转的快车,快得让人喘不过气。
7 Y3 B n( s- o- c
& k$ x$ E9 ]3 N, @* J4 [* Z4 O一位妈妈无奈地表示:“有很多家长是被裹挟着上了很多课外班,孩子也是没办法,顶着脑袋去上很多课,能吸收百分之二三十就不错了。”
8 K; j2 c7 Q9 `9 e: t8 m
6 f6 z( [0 y7 V& ~' d
% G- w* u* G+ j. X* W
▲《疯狂的黄庄》文末留言栏中,一位网友用自己的经历道尽了“黄庄”的疯狂2 L0 U! N* I( Y/ ?# h( K
+ l5 t8 K% y0 u7 E一名常年在黄庄教中学数学竞赛的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有时感觉自己和抬高房价的中介没有什么区别,本来有些孩子可以快乐地学习,不用这么拼命,但现在却不得不咬牙陪跑。”
2 v( F e. z( v5 y
$ N7 F s; Z& S$ v' w/ K但同时他也表示:“也有些孩子上数学课就激动兴奋,就喜欢挑战,每个孩子的兴奋点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W8 G+ c4 U, U7 [) I n! S. H( r0 ~& z( }: w6 `) v2 A
的确,一个年级有十个人可以提前学,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是在陪跑。
# Y, M! S4 G6 H! ?; m- \; w, M3 q8 V, H+ H9 q4 e$ I; t2 h, Z, n
问题是,谁是能跑出来的那十个人?谁也不想太早放弃。2 s, t1 F6 O$ D3 Q$ F3 t- ?7 p
) X6 O3 ~: W1 B P/ x0 S
这些疯狂的背后,“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没有不上课外班的孩子”、以及“根本停不下来”的“超前学”的教育以及直通名校梦的躁郁营造了一股浓重的焦虑,以超过北京雾霾的浓度弥漫在北京家长和全国家长的心头。
4 q! \' m4 y) k
9 D0 r8 n; m+ R i f% _0 t& S* W
* F7 Y8 p; J( ?7 i9 i1 J4 v4 N眼神是游离的,刷题刷疲了。
: l. F3 y1 u: j4 Z- C' A5 S i7 R+ j' S M1 a$ \' W$ X2 B
惨烈竞争和淘汰压力,不但让家长们感到恐惧,更是远远超过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g' {' f u1 i0 }
* w& O, @% G8 j0 L
原文有两段采访值得深思。$ M9 i, C7 d: o# X$ D; T. m# Q6 A
, t8 Y8 @( H( [5 G) x( Q* j
有一个男孩,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成绩还不错,四年级下学期突然奥数跟不上了,老师建议降班,但是家长不甘心。班课、攒课、一对一轮番上,终于把题刷通了,也顺利考到了黄庄读中学。
) B% w/ x/ W6 l0 P+ z- Q& Y; Y
+ K6 p5 m& {+ r% P; n2 ~可是到了中学之后经常考二三十分,老师找家长谈话,每次谈完之后考得却比之前还差。“其实是故意报复家长,报复老师。一学期下来之后就真的什么也不会了。”6 n0 {2 u* V9 q
8 L0 A8 C! \/ i, o& a
小学的时候这个男孩还是一个小胖墩,几年下来已经变得很清瘦。“眼神是游离的,刷题刷疲了。”旁观者都为之遗憾。& ]; }0 U+ Y9 w+ }
/ x0 b9 D# R. B. L2 ]( h( ~有一对在这里读书的双胞胎,父母都是北大毕业生,爸爸还是当地的高考状元,可以说先天资源很优渥。# N/ d9 D; f% z% b- Z8 o& `
2 u' t8 Q# |2 t7 Q0 I! H
两个孩子进校的时候才10岁,比同班同学年纪小,再加上不知道其中“奥秘”以至于成绩大起大落。0 W) I! ]0 T" c% I+ A
& h: T0 V- M! N为了帮孩子复习迎考,两个家长亲自上阵一人辅导一个孩子。“有一回我们复习得晕晕乎乎的一起出去吃饭,结果出来的时候四个人没有一个想得起来车停在哪儿了,在中关村西区停车场转了俩小时。”可即便如此,成绩依然不理想。
$ _, W# t& a ~/ k5 m' {6 v6 J) u- V2 y# k- v$ Z
情绪波动,记性差,呆滞,身形消瘦……不适当的压力带来了切实的伤害,但我们还是停不下来。
: x& B# D4 x2 z
1 Y# y, a! [8 u" z# M过量的压力会带来脑损伤吗?# n1 G! f/ j" x9 A
, C& N1 i* W) @. i& P* K
科学证明:中国小学阶段过量的作业、淘汰的压力会造成孩子脑损伤!! A, S* @ z' l+ N. J2 B
2 E$ ?- p8 N4 t4 T9 }1 R2 i. K9 s! @1 `! Y9 @" M0 @' I! r
& {4 ]9 g* B7 A, t$ u$ z; j4 ^; y: J6 k/ E }. t
人的大脑分为三个系统,分别是脑核系统,脑缘系统和皮质层。其中脑核部分是掌管人类日常基本生活的处理,包括呼吸、心跳、觉醒、运动、睡眠、平衡系统等。 脑缘系统则负责行动、情绪、记忆处理等功能。9 W6 `: A7 w& Y. Y; G& l" v8 z
/ G2 t+ K0 a3 K
大脑皮质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称为左脑,右半球称为右脑,其中判断和自我控制主要由额前叶皮质控制。这三个系统是分阶段先后发育的,其中大脑皮质层是最后发育的系统,在青春期才进入高速发育期。, e: K+ N4 @4 M3 H
, r7 v" x* n% ?- q; `5 k' U
科学表明,小学阶段的6到12岁,是脑缘系统发育的关键期,与人的情绪、运动、血压、血糖相关的神经系统主要在这个期间发育。
1 e$ d1 w# M. v; H6 t5 G1 y. \( s. ?! e# J+ x A& T
中国小学阶段惨烈的分数淘汰、过量的作业、差生等侮辱性命名,对脑缘系统的发育造成了干扰。使得大脑直接启动第三阶段的皮质层发育,因为皮质层主导自控力和分析判断力,它的成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存活率。这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也是一种进化机制,有助于提升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存活率。4 ]& P/ n/ K% P- G9 y# R/ A
; H* U5 N3 j E; y
中国小学教育的惨烈竞争和淘汰压力,不但让家长们感到恐惧,更是远远超过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N7 x) W1 T7 {2 E6 ]+ |
$ [$ l5 Y+ w1 {1 @/ ?当孩子们总是被老师批评和威胁,说你成绩不好就要淘汰你,你是差生,给全班丢脸了……,父母也经常因为成绩和作业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就会感觉到非常恐惧!
9 D# R% W9 Q3 R1 f N" o- i. N
' d9 u: D# W4 {/ y7 X
9 M2 t- E6 Z# Z( {4 Y; E
如果这些信号长期持续的存在,不断的形成刺激,大脑就会作出误判:情况已经非常危险,我的生存遭遇了威胁,必须放弃充分发育,提前成熟!9 P' D4 c/ p; u+ y5 M( P
" v L9 T4 N. Q& ?- ~于是大脑就会发出指令,停止脑缘系统发育,提前启动大脑皮质层发育。孩子迅速变得“懂事”、“听话”,“很乖”,心理上出现早熟的特点。这是以情感发育(脑缘系统发育)终止为代价的,它将给孩子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埋下巨大的隐患。9 Z. @ S6 _2 k
. k; a- p/ h D5 P9 A到了青春期之后,特别大学阶段,中国学生的这种脑缘神经发育不足的特点就开始暴露了。中国大学生在独立思考、专注力、自控能力、创造力、诚实勇敢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大学生。# F0 d/ V) |5 ~ k3 ?8 ~$ `9 \
5 R7 e( N4 j2 E" [1 L这种先天不足也导致一个人成年后在情绪波动方面消耗大量的精力,造成情绪障碍和人格障碍,出现情绪不稳定、敏感自卑、运动能力差、血压血糖高等问题。: n! g2 K, M/ E& w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 ~( b1 D; t' ~. U9 ?7 f, a# ^0 y4 o- r- k1 z/ i' h! O" C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j& Z* x& t0 x5 F7 N! I
—卢梭
/ y" U! u/ L9 |: T& X8 c
' m, l* b' R1 N3 l让孩子“打好基础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是家长的认识误区:
8 w: x2 A, a5 h7 U1 L一是没搞清楚什么才是孩子需要打的“基础”;
# C. Z$ {6 ]- `2 {+ F4 R+ Z [二是不了解超前教育教学内容的真实情况(是孩子自然理解还是死记硬背?)。
) @; C- ~* C! r& P% u1 p6 r3 }+ h9 D5 g6 ~' A- F _3 U( @$ y7 s
培养孩子,不是看孩子成绩单上有多漂亮,而是学习的兴趣。如何去培养?不是让他们疯狂刷题、泡在补习班,而是让他们看到:知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L2 s4 z+ c* [! P1 q
1 e9 y+ M$ s. N z4 H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做题也有它的必要性,可整天被关在房间里做题的孩子,是不会有大出息。
' }4 p8 N- a. }+ e* {3 O6 V4 ?/ t& C$ P+ O( I
实际上,科学良好的“超前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核弹头一样储备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却是把孩子造成一只花炮,只能炫目一时。
: Q/ {, h5 M/ T& T& R j5 n# X* r* `; c0 j5 X; o# U% p
成长是一场旅程,而非一次竞赛。别急着给孩子灌输所谓的知识,别急着催促孩子长大,如果条件允许,请陪孩子多走一段路,多看一处景,这些才是最滋养孩子生命的原始力量。
9 z2 D& H$ M7 p {, U |
|